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哈佛大學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道 台媒稱,美國亞裔生上周集體控告哈佛大學入學歧視,由於原告屬少數族裔,過去未涉及種族隔離的歷史,全案恐將再度引起美國憲法解釋平權的爭議。
  據臺灣“中央社”11月23日報道,亞裔學生會讀書、分數高是不爭的事實,美國高中生申請大學需要平日學術成績(GPA)與大學入學考試(SAT)兩項標準。根據普林斯頓大學2009年的研究,相同的GPA下,亞裔要有1460分才有入學機會,白人為1320,拉丁裔為1190,非洲裔為1010。
  美國大學各族裔設有不同入學標準,這是由於過去白人學生比例較高,為提升少數族裔社會經濟地位,各校設有不同入學許可標準和獎/助學金。不過這項依據“平權法案”的做法,長期遭到所謂“真平等”的挑戰。
  教育是亞裔社群打入美國主流社會的重要渠道,“虎爸虎媽”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亞裔生在數學與科學競賽和研究方面的表現超過其他族裔,成為常青藤盟校主流。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查爾斯·默里2012年的報告指出,美國亞裔新生比率在1993年達到哥倫比亞大學與哈佛大學的高峰、1995年達到康奈爾大學、1996年也分別達到布朗大學與耶魯大學的高峰。2007至2012年間,亞裔已占常青藤盟校學生比率的15.7%。
  此外,亞裔生搶進名校競爭激烈,最高與最低分數差距只有3.7個百分點。如今亞裔生提出法律訴訟,引起美國社會關切,美國族群議題不再僅是黑白之分,其他族裔也積极參与。
  田納西大學法律教授格倫·雷諾茲在《今日美國報》上指出,過去非裔學生以較低分進大學,占了白人學生的機會,當時“積極平權措施”重視的是結果,而非過程。
  雷諾茲說,如今越南船民和印度移民的下一代也申請哈佛,亞裔從未因種族隔離措施獲益,高中的日子也未必比紐約出生的非裔來得好,為何申請大學得面臨不利的地位?
  亞裔學生控告哈佛,與2008年白人學生阿比蓋爾·費希爾控告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案例類似,不過原告角色大不相同,全案可能再度引起對美國憲法解釋的爭議。
  另據臺灣“中央社”11月23日報道,美國亞裔學生上周控告哈佛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大學,對亞裔學生入學設下較高門檻,以利其他族裔學生就學,全案再度掀起高等教育學習權與族裔平等的長期爭議。
  美國非營利團體“公平代表計劃”17日代表多名亞裔學生,控告常青藤名校哈佛與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對亞裔學生入學許可設下較高門檻。
  兩起個案均認為,許多SAT考試分數高於白種、拉丁和非洲裔的亞裔學生,因校方施行族裔平衡政策,對亞裔學生入學比率形成限制,違背了規定平等公民權益的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
  公平代表計劃法律顧問愛德華·布盧姆指出,公開資料顯示哈佛大學刻意對亞裔新生人數設限,目前的新生數字已低於20年前,但遭拒的申訴個案近年增加一倍,哈佛歧視亞裔生,就如同多年前歧視猶太裔學生一般。
  哈佛大學回應表示,校方依據個人與整體化方式考量入學許可,以創造活躍的學習環境。
  美國大學為回應種族歧視問題,多依據“平權法案”,提高非裔學生入學機會,不過公平代表計劃認為,相同標準應適用於各族裔,大學依據種族平衡對不同族裔設下不同入學標準也是歧視。
  
  【延伸閱讀】美媒:哈佛遭控告 長春藤等名校對亞裔不公平?
  中新網11月24日電 美國名校的族裔錄取率向來是敏感問題。17日哈佛因此挨控告,再次引起各界關註。美國《世界日報》社論稱,這項訴訟只針對哈佛及教堂山北卡大學,但華裔家長更關心的是,其他名校是否也限制亞裔入學,包括著名的長春藤聯盟各大學?分析指,大學是美國文化的堡壘,尤其是名校,更是美國文化界象徵和焦點,哈佛等長春藤盟校 ,為什麼就沒有豁然胸襟和宏大氣度呢?
  文章摘編如下:
  提出訴訟的法律團體說,哈佛以族裔作為錄取準則,限制亞裔入學人數,對亞裔不公平,因此要求哈佛停止使用平權法錄取措施。哈佛就訴訟回應說,在1978年的“加大 v. Bakke案”中,聯邦最高法院已裁定,平權法適用於大學錄取政策,而哈佛的錄取政策符合這項裁決,所以招生政策有充分法理依據。換言之,哈佛承認,確有使用“族裔”作為錄取準則。現在問題只是,這樣的錄取政策,是否對亞裔造成不公平?
  訴訟書說,哈佛提高對亞裔學生的入學要求,逼使高成績的亞裔學生互相競爭;哈佛推行“族裔平衡”手法,長期限制亞裔入學人數,卻忽略過去20年,全美亞裔申請入學人數大增,以及亞裔申請人成績大幅提高的事實。
  包括哈佛在內的長春藤聯盟,近年不斷被指責,暗中設立“亞裔配額”,以控制亞裔學生人數,避免亞裔充斥校園。2013年初,本身是哈佛畢業生的加州商人恩茲,發表長達95頁的分析報告,力陳哈佛等八所長春藤大學腐化,設有亞裔配額,文章一齣,引起熱列討論。
  恩茲所列的證據,主要有四點:
  第一,哈佛1993年改變對亞裔錄取政策。這一年,聯邦司法部停止對哈佛歧視亞裔的調查,自此哈佛的亞裔錄取率持續下降,從1993年的20.6%,降至2011年的16.5%。
  第二,下降幅度看來不算大,但須註意,同期全美亞裔學生的入學人數大增,如將這個因素計算在內,哈佛從1993至2011的亞裔錄取率,實際下降逾50%。恩茲又拿哈佛於20世紀初控制猶太裔學生人數的事作比較,當時猶太學生占很大比例,所以哈佛1925年起限制猶太裔學生,使之從原來的27.6%降至15%。
  第三,其他長春藤大學,也有相同的限制亞裔生人數情況。2007年至2011年,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康乃爾、布朗和賓大的亞裔平均錄取率很一致,約是白人的四分之一,顯示可能有亞裔配額;普林斯頓和達特茅斯的亞裔錄取率則稍高,達到白人的二分之一。
  第四,與其他沒有限制亞裔的名校相比,長春藤學生族裔比例顯示有亞裔配額。沒有限制亞裔的加州理工,2007年至2011年,亞裔錄取率占壓倒性多數,白人只及亞裔的三分一;沒有限制亞裔的柏克萊加大和洛杉磯加大,亞裔錄取率都超過白人。
  恩茲的論據看來很有說服力。如果長春藤各盟校暗中設亞裔配額,在提倡機會平等的美國社會,就是對亞裔不公平。哈佛等大學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避免校園文化出現大變,因此控制亞裔學生人數,避免亞裔成校園多數。其動機再有堅強理由,對亞裔就是不公平。
  說到底,哈佛等長春藤大學是私立學校,可有自己的錄取政策。但在公校,情況就不一樣,更講求公平和公開。以柏克萊加大和洛杉磯加大來說,近年亞裔錄取率都超過40%,但兩校卻不因此而設亞裔配額。
  大學是美國文化的堡壘,尤其是名校,更是美國文化界象徵和焦點。2007年,紐約時報派記者到柏克萊加大,深入調查“亞裔入侵”實況,結果發現,“到處都是亞裔面孔,到處都可聽到中文”。
  紐約時報記者當時寫了一篇“山坡上的小亞洲”報道長文。“小亞洲”指的自然是亞裔學生構成的中國城,“山坡”錶面上指位於山坡上的柏克萊校園,但也暗指美國文化。17世紀,早期的清教徒來到新大陸,抵達波士頓海岸時,就指著沿岸小山說,誓言要建立一個“山上之城”。這“山上之城”建立的清教徒文化,正是日後美國文化的來源。美國文化界現在眼見,作為美國文化堡壘的大學校園被亞裔“入侵”,所以感嘆不已。
  記者當時就問柏克萊加大校長,會不會限制亞裔學生人數?那位校長斷然地說,就算亞裔學生增至全校的70%,柏克萊也不會作出限制。哈佛等長春藤盟校 ,為什麼就沒有像柏克萊這種截然不同的豁然胸襟和宏大氣度呢?
  (2014-11-24 11:48:03)
  
  【延伸閱讀】哈佛大學依平權法案招生被訴 或成“反向歧視”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外媒報道,一個非盈利組織17日提起訴訟,將哈佛大學及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這兩所頂級學府告上法庭,要求這兩所大學取締依據“平權法案”考慮學生錄取。
  這一聯邦訴訟稱,哈佛大學和北卡教堂山分校所採用的“平權法案”以種族為依據,由其產生的“反向歧視”作用則導致表現優異的白人和亞裔學生在錄取時受到不公平對待。
  對哈佛大學的訴訟中特別指出,這所常春藤大學對每年錄取的亞裔學生人數有特別的限制。
  此次訴訟由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非盈利組織“公平代表運動”提出。該組織表示,當天的訴訟將是未來一系列對全美範圍內採用“平權法案”的高校的挑戰,最終目的是在全美範圍內廢除“平權法案”。
  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目前尚未對被訴一事做出回應。
  (2014-11-18 11:36:17)
  
  【延伸閱讀】洛杉磯一華裔學生獲傑出學生獎 已獲哈佛面試機會楊司宇接受湖人隊頒贈的單月最佳學生榮譽獎狀。(美國《世界日報》/陳光立 攝)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洛杉磯哈岡(Hacienda Heights) Los Altos高中12年級華裔學生楊司宇(Patrick Yang),16日獲湖人單月傑出學生獎(Student & Educator of the Month)。
  頒獎是湖人隊深入南加小區的政策之一。開放給大洛杉磯地區各級學校的師生報名。若報名者為老師,提名者必須為校長,假設報名者是學生,提名者必須是老師,並附上校長姓名以供認證,只要通過審核在學業、運動方面有傑出成就,即可獲獎表揚。
  楊司宇6年級至12年級的GPA成績4.5,目前已獲哈佛大學面試機會,他個人表示未來想專攻商業。
  楊司宇還曾贏得水球運動的年度新人(Freshman of the Year)、水球JV MVP。他的游泳是少年奧林匹克等級,打破全校高懸十年蝶式紀錄。在學生社團部分,他是該校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Kiwian Club主席,也是動物領養組織發起人之一,今年12月將晉升童子軍老鷹等級。他說,很高興獲得各方肯定,站上湖人隊球場,接受上萬觀眾喝彩,這是難忘的經驗。(陳光立)
  (2014-11-18 10:48:18)
  
  【延伸閱讀】哈佛大學如何“善待”善款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薑有國 發自波士頓
  在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私立教育體系,除了學費之外,學校主要靠校友和社會捐贈來保障學校的正常運作以及教育和研究經費的支出,哈佛作為世界著名的最富裕的私立高校,其經費大部分也是依賴於校友和社會各界的捐贈。事實上美國的捐贈文化不僅僅存在於哈佛,而且成為美國私立高等教育的一種傳統文化和風氣。
  捐贈人的意向不容更改
  不可否認,向高校捐款確實可以名利雙收,比如獲得社會名譽稱號、學校以捐贈人的名義或者意向來命名某座建築或者相關機構、高校在招生時也會對捐贈人的親屬和後代有優先考慮。
  但是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富豪們或者捐贈人樂意對哈佛大學或者其他美國高校捐贈,也是對這些高校的基金管理、運用以及監管機制具有足夠的信任。同時,他們相信這些高校具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幫助他們去實現捐贈的初衷和夢想,正如香港恆隆集團董事陳樂宗在接受哈佛校報採訪時談道,“為了繼續我母親在公共衛生事業的工作,以及我父親在教育事業上的專註,我和兄弟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捐款。”
  陳樂宗本人不僅長期捐贈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學,而且還一直承擔為母校募款的職責。他說,“無論你捐哪一所美國大學,都有相當的信心這個錢不會亂花。法律的制約,還有民間的風氣都是保障。”所以捐款人在捐贈給學校的時候,他們相信所捐贈的錢和資產不會被貪污、腐化、濫用和浪費,而且學校會按照捐款人的意向合理地安排和分配。學校與捐款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也促成了美國私立高等院校的繁榮發展。
  美國高校對所有捐贈都具有非常透明、嚴格和系統的管理方法。任何捐贈都必須專款專用,除非獲得捐贈人的同意,否則學校不能更改捐贈的意向。
  比如在20世紀60年代某家族基金向普林斯頓大學捐贈一筆豐厚的基金,用於培養在美國政府做外交的人才,但是後來該家族卻發現學校並沒有按照捐贈的意向去做,最後導致普林斯頓大學吃上官司。
  美國的私立大學的財政通常而言相當透明,大學作為非營利性的機構,所有資金的運作等都需要透明地展現,而且獲得學校董事會的表決同意,比如,學費的增長、招生制度、課程改革、基建、基金的運用等等。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以公司的模式來運作,普通的財務方面則通過學校的董事會、董事會之下的各個委員會以及學校管理層等來運作。
  董事會一般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評估和制定學校的總體安排和計劃,以及制定各種政策,這些政策包括捐贈基金、項目、投資、組織程序、財務狀態、審計等。在每一個學年結束之前,美國高校的捐贈基金管理委員會和大學的一些相關機構都會要求學校各職能部門(比如各個院系等)向大學捐贈基金委員會和大學的主管部門提供一份詳細的學生受助名單(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專業、畢業時間、收到的基金數目、成績、學生的學習感受、獎學金/基金對於他們的影響等)和受到資助的研究報告和財務報告,同時也要求院系負責人寫一份有關院系該年度發展的詳細報告。大學捐贈基金委員會將資料彙集在一起,向捐贈人或者機構提供詳細的年度審計報告,以此顯示捐款的透明、公正和實際用途。一些捐贈人或者機構在捐贈的時候對基金的安排都有詳細配額和規定,比如每年幫助多少亞裔、非裔、婦女、家庭第一代大學生、或者殘障人士等,學校通常會按照要求去完成,以滿足捐贈人或機構的意向和要求。
  比如,陳樂宗兄弟對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捐贈主要用於對全球流行病的研究以及應對措施,並希望這筆款項能幫助哈佛公衛學院的教授們進行尖端研究,這一長期的研究過程則需要具有透明的制度才能保證資金的合理分配。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朱利奧·弗朗克稱這筆捐贈將幫助擴大該學院的研究計劃和學生資助,也將幫助發現和推動應對全球四大健康威脅(流行病,環境關懷,比如污染,貧窮,以及源於戰爭和暴力的人道主義危機,無效率的衛生體系)的解決方案。因而,嚴格、透明和務實的運用資金才會獲得長久的支持。
  專業管理公司為基金創收
  由於美國高校的基金運作通常都是由獨立和專業的機構來管理,並且按照仿照企業的運作模式進行投資,使捐贈基金能得到最有效的管理並且獲得最豐厚的回報。
  早期的美國高校主要通過大學的財務部門對捐贈進行投資,但是由於缺乏良好的監管機制和專業人士的經營,所以這一方法未能持久。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美國的私立高校都成立了自己專門的管理機構來運作和管理學校的捐贈基金,通過基金的方式,大學把捐贈集合在一起進行投資,而且都是由投資界的精英和專業人士來管理,比如任職於銀行、投資公司、基金公司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專業人士,同時也聘請了校外的投資專家作為捐贈基金委員會的顧問等,以保證學校的捐贈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
  由於大學是免稅機構,大學不僅僅享受捐贈財產的免稅政策,而且還建立了免稅的盈利性基金投資公司。以哈佛大學為例,哈佛大學自1636年創始以來便保持有捐贈基金,1974年,哈佛大學成立了哈佛管理公司來管理哈佛的捐贈基金以及相關的財務事務,其主要目標是為哈佛大學創收更多的投資回報以幫助哈佛的教育與研究的使命。
  哈佛管理公司主要負責哈佛大學捐贈基金、退休養老基金、運營基金以及其他相關財務,其組織和管理模式分為:哈佛大學董事會-哈佛管理公司董事會-哈佛管理公司總裁。總裁之下由不同的部門各司其職,包括:捐贈與信托、投資組合分析、投資管理、風險管理以及首席運營,其中投資管理又分為內部投資平臺和外部投資平臺。
  哈佛管理公司按照普通的投資公司模式來運作,由哈佛管理公司董事會負責領導,董事會的13名成員由哈佛大學資深的管理人士和外界投資專家組成。哈佛管理公司董事會每季度定期召開一次會議,討論和評估投資政策、風險預測指數、實行新的投資計劃、審查基金業績等。哈佛管理公司的投資也涉及很廣,包括實質資產、股票、固定收入、權益證券、基金以及現金等。哈佛管理公司主要經營和管理哈佛大學60%的捐贈基金,其餘的40%則交由具有良好信譽和資歷的外部理財機構操作經營。
  哈佛管理公司的經營目標,一如大多數的美國私立高校一樣,遵循基本的理財藍圖,比如,專註和保持長期的投資業績;在市場不佳的狀態下,積極尋求可能獲得更高回報的投資機會;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而獲得更多回報;為哈佛大學的教育、研究和日常運作提供經費。同時,為了使大學的教育、研究和運作正常發展,避免由於市場發展帶來的投資風險,美國很多私立高校的捐贈管理公司都保持資金的流動性來積累基金,並且通過和社會各界以及校友,家長等保持密切的聯繫,促進和鼓勵他們繼續保持甚至增加捐贈。同時,美國高校的捐贈基金管理公司也將捐贈投資收益的一定配額增加到捐贈基金,以使捐贈基金得以不斷增加。
  獨立機構審計基金管理
  為了使捐贈基金的管理更具有透明、公開和合理合法性,以及避免被濫用,美國各高校基金管理委員會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負責人每學年都會向大學董事會以及學校主管部門提供一份非常詳細的投資和業績報告,所有的報告都是公開和透明的。
  美國大學的內部審計委員會對基金的管理和投資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獨立的審計,審計委員會是直接隸屬於校長辦公室的獨立機構,直接對校長或者行政副校長負責,以確保審計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客觀性。
  此外,高校或者基金管理公司有時候也會聘請外部的專業審計機構來審計捐贈基金的投資和安排,以避免和杜絕資金濫用的問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及地方稅務局也具有對高校基金管理公司直接審計的權力,以防止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涉及洗錢或者幫助他人逃稅。
  同時,大學也會非常清楚地對外公佈詳細賬目,使捐贈基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制度化和規範化,按照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尊重捐款人的意向,定期向捐贈人和機構提交報告,以贏得捐贈人的信任和支持。
  所有這些方法基本排除了基金被濫用的可能性。基金管理公司或者高校行政部門也非常清楚,一旦基金被濫用,他們不僅僅自己受到名譽和官司的影響,而且將導致校友和社會其他各界對學校的嚴重不信任,從而減少捐贈收入。(作者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波士頓學院伍茲學院副院長)
  (2014-09-22 19:49:02)  (原標題:台媒:哈佛被控歧視亞裔學生 或引發美平權爭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q56nqzg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